English

不能误解王朔

1999-11-1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山西日报文艺部 李骏虎 我有话说

王朔在《中国青年报》上发表批评金庸的文章,引起各大报纸的连篇炒作,金庸迷群起而攻之,网上更是千“虫”共指王“顽主”。特别是金庸随即在致文汇报编辑部的信中表示不予追究后,金大侠更得人心,王朔明显处于劣势,某些报纸的倾向也受制约开始抑王扬金。金庸作品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,这是不难理解的,但是,统观报纸上发表的作家和读者的意见,我认为至少存在着对王朔三个方面的误解:最明显的是认为王朔有“骂倒名家,我就是名家”的心态,以为王朔意在制造炒作,在江郎才尽之际骗取轰动的社会效应;其次是纠缠于有没有个人恩怨,是不是人身攻击之中;再就是认为王朔对金庸小说艺术价值认识不足,缺乏对文学多样性的理解,是用现实主义对抗浪漫主义,欲取金庸而代之。

王朔写《我看金庸》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呢!他在这篇文章的最后说的很清楚:“我们有过自己的趣味,也有四大支柱:新时期文学,摇滚,北京电影学院的几代师生和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十年。创作现在都萎缩了,在流行趣味上可说是全盘沦陷。这个问题出在哪儿,我不知道。也许在中国旧的、天真的”、自我神话的东西就是比别的什么都有生命力。王朔是中国当代文化尤其是北京新文化的中坚,但这些文化在中国人对港台文化为代表的旧文化的迷恋下,遭到冷落,很快衰退了。以金庸小说为主的传统流行文化长久地占据中国最大的读者群,金庸成为文坛偶像,使各种新思潮难以匹敌,在王朔看来,这对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,所以他向金庸小说形成的旧格局挑战,想给沉迷于非现代性的、不实际的文化追求的读者一个警醒。王朔的扳倒大师,扳倒偶像,并不是跟金庸过不去,而是想扭转读者的文化倾向,改变流行文化的不正常存在,给新文化一个生长的空间。王朔发现了“中国资产阶级所能产生的艺术基本上都是腐朽的,他们可以学习最新的,但精神世界永远浸泡在过去的繁华旧梦之中。”这一特征在琼瑶和金庸的作品中存活并被大众认可和接受。而这恰恰又是致新文化于死命的原因,所以王朔要否定琼瑶和金庸。最使王朔痛心的,不是大众沉迷于旧文化中执迷不悟,而是绝大多数的艺术家也认识不到这一点或者并不为此而抗争,以至于使新文化往往很短命。

王朔并非看不到金庸小说的艺术价值,因为他是很明显的,但他还是要否定他,这是一种可贵的抗争,是一种文化更新姿态。王朔也不是要抹煞金庸的作品,他的用意,是要告诉读者,没有什么完美的东西,他是为了破除文化迷信,倡导一种对艺术的正常的欣赏和批评。王朔也并非要取金庸而代之,或者完全推翻传统文化,他目前的用意不过是为新文化争取一个存活和发展的空间,并提醒批评家展开对以金庸为主的旧文化的批评。他的攻鲁迅,损齐白石,骂琼瑶,批全庸,都不是发疯发狂,也不是痞子惹事,更不是想出名(他的名气不是靠这些来的),他只是要打破传统的,旧的,追求现代的,新的,这是一种有发展眼光的人文精神。我想即使鲁迅在世,也会称赞他的清醒和后生可畏的。可惜的是,不但读者不理解王朔的良苦用心,深受传统文化约束的艺术家和作家也不解其中味,纠缠于金庸作品本身的价值论断里出不来。我想王朔看到这样的结果,最痛心的不是金庸迷的反攻,而是没有知己助战。所以,我认为在所有的读者和作家中,女作家陈染最了解王朔,她说:”我从来没有看过金庸的作品,原本也想买几本来弥补这个缺憾。(但)我宁可相信王朔的话,不打算看金庸了!我认为王朔是中国作家中最严肃的一个。虽然他总被归到“痞子文学”这一堆,但我觉得这是个很大的误会,应该说,王朔是一个极富思想性的认真、严肃的知识分子,真正和他接触过的人才知道他真是一个很认真、很书生气的人,所以我绝对相信王朔的眼光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